二叉树
Contents
一 树形结构:
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树形结构,如下图:
- 线性结构:
- 树形结构:
-
生活中的树形结构
二 树(Tree)的基本概念
-
节点,父节点,子节点,跟节点,兄弟节点
-
一棵树可以没有任何节点,成为空树
-
一棵树可以只有一个节点,也就是跟节点
-
子树,左子树,右子树
-
节点的度:子树的个数
-
树的度:所有接点度中的最大值
-
叶子节点leaf:度为0的节点
-
非叶子节点: 度不为0的节点
-
层数:根节点在第一层,根节点的字节点在第二层,以此类推
-
节点的深度:从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节点总数
-
节点的高度:从当前节点到最远叶子节点的路径上的节点总数
-
树的深度:所有节点深度中的最大值
-
树的高度:所有节点高度中的最大值
-
树的深度等于树的高度
有序树,无序树,森林
- 有序树:树中任意节点的字节点有顺序关系
- 无序树:树中任意节点的字节点没有顺序关系,也成为自由树
- 森林:由m(m >= 0) 棵互不相交的树组成的集合
二叉树(Binary Tree)
二叉树的特点:
- 每个节点的度最大为2(最多拥有两棵子树)
- 左子树和右子树是有顺序的
- 即使某一节点只有一棵树,也要区分左右子树
- 有序树
二叉树的性质:
-
非空二叉树,第i层最多有 (2 ^ (i-1))个节点
-
在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,最多有 2 ^ h - 1 个节点
-
在任意一棵非空二叉树,如果叶子节点个数为n0,度为2的节点个数为n2,则n0 = n2 + 1;
-
加入度为1的节点总数为n1,则节点总数n = n0 + n1 + n2;
-
二叉树的边数 T = n1 + 2 * n2 = n - 1 = n0 + n1 + n2 - 1;
-
因此 n0 = n2 + 1;
-
真二叉树(Proper Binary Tree):
度要么为0,要么为2的二叉树。 如图:
下图不是真二叉树,因13, 15节点度为1.
满二叉树(Full Binary Tree):
- 最后一层节点的度为0, 其他节点的度都为2
- 在同样高度的二叉树中,满二叉树的叶子节点最多,总节点数量最多
- 满二叉树一定是真二叉树,真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
满二叉树性质
假设满二叉树的高度为h(h >= 1),
- 那么第i层的节点数量为: 2 ^ (i - 1)
- 叶子节点数量 :2 ^ (h - 1)
- 总节点数量: n = 2 ^ h - 1
假设满二叉树的节点总数为n,则
- h = log2(n + 1)
完全二叉树
对节点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开始编号,其所有编号都能与相同高度的满二叉树中的编号对应。
特点
- 叶子节点只能出现在最后两层,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都靠左对齐
- 完全二叉树丛根节点到倒数第二层是一棵满二叉树
- 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,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
性质
-
度为1的节点只有左子树
-
度为1的节点要么是1个,要么是0个
-
同样节点数量的二叉树,完全二叉树的高度最小
-
假设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h(h >= 1),那么
- 至少有 2 ^ (h - 1) 个节点(最后一层只有一个节点)
- 最多有 2 ^ h - 1 个节点(满二叉树)
- 总节点数为n
- 2 ^ (h - 1) <= n < 2 ^ h
- h - 1 <= log2N < h
- h = floor(log2N) + 1 (floor是向下取整)
-
一棵完全二叉树有n个节点,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从1开始编号,对任意第i个节点
- 如果i = 1,它是根节点
- 如果i > 1, 它的父节点的编号为floor(i / 2)
- 如果 2i <= n, 它的左节点编号为2i
- 如果 2i > n, 它没有左子节点
- 如果 2i + 1 <= n , 它的右子节点编号为 2i + 1
- 如果 2i + 1 > n, 它没有右子节点
-
一棵右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(n > 0),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从0开始编号,对任意第i个节点
- 如果i = 0, 它是根节点
- 如果i > 0, 它的父节点编号为 floor (i - 1) / 2)
- 如果2i + 1 <= n - 1, 它的左子节点为 2i + 1
- 如果2i + 1 > n - 1, 它没有左子节点
- 如果2i + 2 <= n - 1, 它的右子节点为 2 i + 1
- 如果2i + 2 > n - 1, 它没有右子节点
下图是不是一个完全二叉树
很明显不是, 5 / 6 节点度都是1,都有左子树,故不符合完全二叉树性质。
二叉树的遍历
遍历是数据结构的常用操作,把所有元素都访问一遍
线性数据结构的遍历比较简单, 正序遍历,倒序遍历。
根据节点访问顺序的不同,二叉树的常见遍历方式由四种:
-
前序遍历(Preorder Travesal)
-
中序遍历(Inorder Travesal)
-
倒序遍历(Postorder Travesal)
-
层序遍历(Level order Travesal)
前序遍历
访问顺序:根节点,遍历左子树,遍历右子树
打印顺序:7 4 2 1 3 6 9 8 11 10 12
递归 或者利用栈 前序遍历
中序遍历
访问顺序:中序遍历左子树,再访问根节点,中序遍历右子树
打印树序:1 2 3 4 5 7 8 9 10 11 12
递归 或者利用栈 中序遍历
后序遍历
访问顺序:先后续遍历左子树,再后序遍历右子树, 再访问根节点。
打印顺序:1 3 2 5 4 8 10 12 11 9 7
递归 或者利用栈 后序遍历
层序遍历
从上到下, 从左到右,依次访问每个节点
打印顺序:7 4 9 2 5 8 11 1 3 10 12
利用队列层序遍历元素。
四则运算
四则运算的表达式可分为三种
前缀表达式(prefix expression),又称为波兰表达式
中缀表达式(infix epression)
后缀表达式(postfix expression),又称为逆波兰表达式
表达式树
如果将表达式的操作数作为叶子节点, 运算符作为父节点(假设只有四则运算)
这些节点刚好组成一棵树,如表达式: A/B + C * D - E
可组成如上一棵树,
对上边的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,结果如下
-+/AB*CDE 刚好就是波兰表达式即前缀表达式
对上边的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,结果如下
A/B+C*D-E 刚好是中缀表达式
对上边的二叉树进行后续遍历,结果如下
AB/CD*+E- 刚好就是后缀表达式即逆波兰表达式
根据遍历结果,重构二叉树
以下结果可以重构出一个唯一的二叉树
前序遍历+中序遍历
后序遍历+中序遍历
前序遍历+后序遍历
如果它是一棵真二叉树,则结果是唯一的。
不然结果不唯一
练习题
题目一:
如果一棵完全二叉树节点总数是768个,求叶子节点的个数。
题解:
-
假设叶子节点总数为n0,度为1的节点为n1,度为2的节点个数为n2
-
n = n0 + n1 + n2; 且 n0 = n2 + 1(由边数求得);
-
n = no * 2 + n1 - 1;
-
在完全二叉树中, n1要么为0 要么为1
- 当n1为1时,n = 2 * n0, n必然是偶数。 叶子节点个数为 n0 = n / 2. 非叶子节点个数n1 + n2 = n / 2;
- 当n1为0时,n = 2n0 - 1, n必然是奇数。 叶子节点个数为 n0 = (n + 1) / 2. 非叶子节点个数为 (n - 1) / 2;
-
叶子节点个数 n0 = floor((n + 1) / 2) = ceiling(n / 2)
-
非叶子节点个数 n1 + n2 = floor(n / 2) = ceiling((n - 1) / 2)
-
因此叶子节点的个数为 384
二叉树的遍历
有两种遍历树的策略:
-
深度优先搜索(DFS)
在这个策略中,我们采用深度作为优先级,以便从根开始一直到达某个确定的叶子,然后再返回根到达下一个分支。
深度优先搜索,又可以根据根节点,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的相对顺序被分为 前序遍历 ,中序遍历,后序遍历。
-
宽度优先搜索(BFS)
我们按照一层一层访问整棵树,高层次的节点将比低层次的节点先访问到。
如下图中,按照1 2 3 4 5比较不同的策略。
Author 飞熊
LastMod Apr 26